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快遞包裹量突破500億件,占全球快遞包裹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連續五年穩居世界第一?!笆濉币詠?,我國快遞業務量已增長了近13倍,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5.5%??爝f業在拉動經濟增長、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與升級等方面,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快遞業也從外延擴張型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面對著信息化、自動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突飛猛進,快遞巨頭們為了增強核心競爭力,紛紛加大科技研發及投入力度,一場“科技”大戰的序幕悄然拉開。
一、不斷突破,快遞業“日新月異”
近年來,我國快遞需求愈加旺盛,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快遞業務量持續增長??爝f市場迎來了更多玩家,除了郵政EMS、順豐、百世和“三通一達”等傳統的快遞企業外,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東航快遞、德邦物流等物流企業也迅速進入快遞市場。此外,聯邦快遞、聯合包裹、雅瑪多(中國)運輸有限公司、歐西愛司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等外資快遞品牌也紛紛在中國快遞市場拓展業務……
在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大環境下,快遞巨頭們放棄了“價格戰”,不斷修煉內功,“向西、向下、向外”延伸網絡布局,并開始由單一的快遞服務提供商向多種服務的綜合性快遞物流運營商轉型。我國快遞業發展,呈現出“日新月異”的局面。
1.快遞業務量持續增長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居民生活和消費水平持續提升;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網絡購物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懶人經濟”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愿意享受上門服務,快遞需求愈加旺盛。同時,政府及相關部門不斷出臺政策,鼓勵快遞業發展。在多重因素共同推動下,我國快遞業務量持續增長。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507.1億件,比上年增長26.6%;凈增量為106.5億件,創歷史新高;全國快遞企業日均快件處理量1.4億件,最高日處理量達到4.2億件,同比增長25.7%;快遞業務收入達到6038.4億元,同比增長21.8%;人均快件使用量為36件,較上年增加7件。2018年快遞業務量收分別是2010年快遞業務量收的21.7倍和10.5倍,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46.9%和34.2%,遠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成為新經濟的亮點。
2.網絡布局“向西、向下、向外”發展
我國快遞行業區域性特征明顯,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快遞業務主要集中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差距明顯。不過,隨著電子商務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國家“向西、向下”戰略持續推進,中西部和廣大農村地區快遞業務量增速持續高于東部和城市地區。在此背景下,快遞企業開始加大中西部以及農村地區的網點建設,尤其是農村地區快遞服務網絡建設方面,根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2018年全國農村地區快遞服務網點達到6萬多個,快遞企業鄉鎮網點覆蓋率達到92.4%,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全球化電子商務推動了全球產業整合和供應鏈重構,尤其是跨境電商的發展,更是給中國快遞企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不少快遞企業開啟“向外”網絡布局戰略,爭相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爝f企業網絡布局呈現出“向西、向下、向外”的總體趨勢。
3.快遞企業向綜合性快遞物流運營商轉型
2017年,國家郵政局發布了《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鼓勵骨干快遞企業拓展服務領域,健全倉儲、冷鏈、運輸、金融、供應鏈管理等能力,加快向綜合性快遞物流運營商轉型。
骨干快遞企業不斷拓展服務領域,由單一的快遞服務向倉儲、快運、冷鏈、同城等多樣化服務擴展,由快遞服務企業向綜合性快遞物流運營商轉型。其中,順豐發展最為迅速,已初步建立了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的能力,不僅提供配送端的高質量物流服務,還延伸至價值鏈前端的產、供、銷、配等環節,從消費者需求出發,以數據為牽引,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技術,為客戶提供倉儲管理、銷售預測、大數據分析、金融管理等一攬子解決方案。物流產品包含時效快遞、經濟快遞、同城配送、倉儲服務、國際快遞等多種快遞服務,以零擔為核心的重貨快運等快運服務,以及為生鮮、食品和醫藥領域的客戶提供冷鏈運輸服務。此外,順豐還提供保價、代收貨款等增值服務,以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在進一步布局綜合物流,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方面,順豐投資并購不斷,例如,2018年3月,收購廣東新邦物流有限公司核心資產及相關業務,并建立“順心捷達”快運業務獨立品牌;2018年8月,與美國夏暉集團宣布聯合成立新夏暉; 2018年10月,與德國郵政敦豪集團(簡稱“DPDHL”)達成戰略合作,并設立順豐敦豪供應鏈公司;2018年3月,領投美國知名科技貨代公司Flexport C+輪融資,與Flexport建立深層次戰略合作關系,優化國際業務全鏈條。
二、技術助力,促進效率提升
近年來,快遞企業紛紛加大投入,用于轉運中心、信息系統及干線運輸網絡等建設。如,電子面單、自動輸送與分揀系統、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快遞行業相繼投入使用,在推動我國快遞行服務效率和水平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1.電子面單開始普及
2014年之前,多數快遞企業使用的是紙質面單,而紙質面單成本高,人工錄入信息效率低,出錯概率高,而且受天氣和運輸影響較大,信息安全難以保障。2014年7月,菜鳥電子面單上線,可以說是我國快遞業信息化發展的里程碑。電子面單的應用,不僅降低了分單成本,提升了攬簽時效,還為快遞企業數字化發展打下了基礎,幫助企業收集整合用戶信息,企業方可通過數據了解分析獲取用戶畫像,發揮價值?;陔娮用鎲未蛲思募?、快遞企業與收件人以及干支線路的數據,促進了自動分揀的實現,推動了整個快遞效率的提升。目前國內排名前15的快遞公司都在使用電子面單。
2015年,快遞實行實名制后,用戶的信息暴露在面單上,信息泄露問題引發了社會熱議,各大快遞企業與平臺著手改變面單形式以保護用戶信息。如,2016年,京東上線“微笑面單”;2017年,菜鳥上線“隱私面單”;2017年,順豐上線“豐密面單”。
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助力綠色快遞發展,今年6月11日,菜鳥聯手快遞公司推出了“新版電子面單”,面積縮小近一半,從兩聯單變為一聯單。6月17日,申通快遞也進行了電子面單“大瘦身”,申通方面預計,今年9月份“一聯單”普及率將超過60%。
2.自動化物流技術與裝備加快推廣應用
隨著用戶對快遞服務時效性要求的不斷提高,快遞企業積極用自動化輸送分揀系統、智能分揀機器人、智能包裝設備、無人倉等自動化、智能化物流技術及裝備替代人工,以提高快件處理的效率及精準性。
自動化輸送分揀系統的應用較為成熟,但是快遞企業仍舊在不斷創新,研發新品。例如,順豐針對不同業務場景下各種分揀能力的需求,研發了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推臂式中速分揀系統、擺輪分揀系統以及交叉帶分揀系統,實現從硬件設計、結構設計到控制算法及系統軟件的完全自主研發,并已批量在中轉場部署。其中,擺輪分揀系統實現了小件包與單發件的免托盤混合自動化分揀。同時,順豐進行模式創新,國內首個用于重貨場地的高架布局式自動化分揀項目投入運營,通過實現重貨全流程無人化分揀處理,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和人力成本,并填補了國內重貨分揀領域自動化技術應用的空白。
智能分揀機器人被行業推廣應用。如,2018年,申通在鄭州、金華、上海、福州、深圳、漯河、武漢等城市的中轉場地共鋪設33套全自動分揀機器人(小黃人)或者交叉帶分揀設備,自動化分揀設備的投入預計可以節約70%的人工成本,進一步降低人力成本消耗,提高分揀作業效率。
無人倉技術應用逐步展開探索。無人倉可實現從入庫、存儲、包裝、分揀的全流程、全系統的智能化和無人化。 菜鳥啟動了物流IoT戰略開啟了“未來園區”。園區內大力投入了自動化分揀線、AGV機器人、機械臂等技術,大幅提升了分揀效率。
3.智能快遞柜不斷“進化”
在解決快遞業“最后一公里”問題方面,智能快遞柜頗受青睞。2012年9月中郵速遞易率先推出“速遞易”智能快遞柜;2015年6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共同投資創建豐巢科技;2017年7月,中國郵政以50%股份控股速遞易;2017年9月豐巢科技收購了中集電商“e?!?,在大量資本主力下,智能快遞柜在全國得以推廣,數量呈幾何曲線式增長,2015至2018年的總量分別為6萬組、10萬組、27.1萬組和35萬組。
除了數量的增長以外,智能快遞柜也在不斷升級。2018年8月,菜鳥驛站推出具有刷臉功能的菜鳥智能柜,用戶可在2秒內極速開柜取件;2019年5月27日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又發布了智能柜的升級產品,升級后的菜鳥智能柜一改傳統快遞柜多取貨口的設計,采用一口取件的方式,包裹存放量提升了1.6倍。
三、“新科技”大戰已打響
如今擺在快遞企業面前的,除了巨大的市場發展機遇,還有消費者對快遞包裹完整性、清潔性、高品質的極致追求,以及勞動力成本增加、競爭激烈等諸多問題。各家快遞企業已然意識到,只有不斷創新科技,以新技術手段實現“提質增效”,提升綜合實力,才能在競爭中拔得頭籌,順豐、韻達、中通、圓通、申通等快遞巨頭紛紛成立科技部門或公司,大數據、區塊鏈、無人機、5G等一大批新科技正在被探索和應用,一場“科技”大戰正在上演。
●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技術正被廣泛地應用于快遞行業當中,例如基于對大數據及云計算的應用,對快件全生命周期進行全程可視化管理;通過對客戶發出快件的各操作環節進行服務質量和時效的跟蹤,確保在攬收環節、中轉環節、運輸環節、派送環節及時發現問題,進行預警并投入資源迅速解決,如運輸環節中,全程軌跡可視、偏離預警、疲勞駕駛預警等;大數據在運營與管理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覷。值得一提的是,順豐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并應用在速運、倉儲、快運、冷運、醫藥、國際、金融等業務領域,建設了包括智慧管理平臺、智能決策平臺、物聯網實時監控平臺、智慧倉儲系統、數據燈塔等一系列大數據產品和系統。
●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擴展等特點,是未來網絡中一種底層架構存在,可解決中心平臺壟斷、信用認證難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區塊鏈技術正在由傳統的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時代的過渡中,國家已經制定了相應的發展框架和監管政策,引導大眾企業應用區塊鏈技術。
2018年,韻達科技開啟了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企業的探索,以區塊鏈滲透到供應鏈開始“快遞物流行業區塊鏈+”的征程。應用方向上,主要在聯盟鏈為技術架構平臺、以資產管理、審計、大快運件、高保價件、溯源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應用探索。
順豐在多個領域實現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例如在醫藥溯源方面,基于GS1編碼標準,結合冷運業務和醫藥倉實現全鏈條藥品追蹤,保障藥品質量;在跨境溯源方面,采用保稅倉前置結合社區零售的新模式,創造了海關清關新模式,極大地降低了貨品清關時間等。
●無人機與無人車技術
無人機可以實現同城物流的加急業務,以及滿足部分特殊場景(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地區、特殊醫療資源遞送等)的快遞服務需求,使物流網點、終端之間的流轉獲得更高效率。 例如,2018年,順豐自主打造的無人機研發團隊全面掌握了物流無人機核心技術,獲得300余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近50%,覆蓋無人機設計、云平臺、運營管理等物流無人機研發和應用的相關領域。2018年11月6日,順豐發布方舟無人機,該無人機適用于中短距離末端配送業務。2018年11月15日,順豐無人機快遞接駁柜在贛州南康正式應用,意味著順豐物流無人機可實現全程自動化運行。韻達也已成立“無人機研發專項團隊”,覆蓋無人機的研發、設計、測試與應用等相關領域。
無人快遞車主要在流量密度較大的區域,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務,包括小區配送、園區配送、快遞員接駁等多種應用場景。除了京東、菜鳥、蘇寧等電商快遞企業在研發無人快遞車以外,也有傳統的車企在關注這一領域,例如,德國第67屆漢諾威商用車展上,雷諾展示了一款Ez-Pro概念車,不同于國內的無人投遞車,這款無人快遞車由一個自動化的“領導倉”和若干“機器人倉”組成,投遞服務可以由“領導艙”和“機器人艙”共同完成,也可以由機器人倉獨立運作;每一個車還可配備調度員,他們可以監督整個投遞過程和無人駕駛的機器人艙,還可以提供高效和定制的服務,比如遞送一些易碎物品或者高級物品;機器人倉還可以充當商店、食品柜臺和其他類型的零售空。
應用在干線運輸方面的無人貨車也廣受關注。2018年5月,京東硅谷研究院研發的L4級別的自動駕駛重型卡車在美國完成測試。2018年5月,蘇寧物流與智加科技聯合推出的達到L4級別無人駕駛能力的重型卡車“行龍一號”完成路測。
●5G技術
5G 網絡超高的數據上傳和下載速度、更加廣泛的覆蓋范圍和更加穩定的連接,將從根本上改變移動連接。5G技術融入快遞業之后,必將提升效率。今年,中國郵政、德邦快遞、圓通速遞等多家郵政快遞都已在布局5G相關的戰略合作。中國郵政與中國聯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探索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網一體、5G等新技術,推進智慧物流平臺建設、視頻監控云存儲管理和服務。德邦快遞與中國聯通簽署戰略合作儀式,雙方將充分利用中國聯通在云網一體、大數據、物聯網、5G通訊等領域的優勢,將共同建設5G聯合實驗室。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發布的《5G網絡技術在新一代物流行業中的應用》報告稱,隨著5G移動通信技術的全面商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以及區塊鏈等核心技術的產品將逐步落地。